王安石散文選
王安石(1021-1086),字介甫,曾封荊國公,後人稱王荊公。撫州臨川(今江西撫州)人。北宋著名政治家﹑思想家﹑文學家。中國散文史上著名的“唐代八大家”之一。他的散文峭直簡潔﹑富於哲理﹑筆力豪悍﹑氣勢逼人﹑詞鋒犀利﹑議論風生,開創並發展了說理透闢﹑論證嚴謹﹑邏輯周密﹑表達清晰﹑熔緕事和議論於一爐的獨特散文文體。
【題解】
本文論述統治者應如何去發現人才和使用人才,對人才的重要性和選拔任用人才的方法,作了相當精闢的論述。
【正文】
天下之患,不患材之不眾,患上之人不欲其眾;不患士之不為,患上之人不使其煀也。夫材之用,國之棟樑也,得之則安以榮,失之則亡以辱。然上之人不欲其眾﹑不使其為者,何也﹖是有三蔽焉。其尤蔽者,以煀吾之位可以去辱絕危,終身無天下之患,材之得失無補於治亂之數,故偃然肆吾之志,而卒入於敗亂危辱,此一弊也。又或以謂吾之爵祿貴富足以誘天下之士,榮辱憂戚在我,吾可以坐驕天下之士,而其將無不趨我者,則亦卒入於敗亂危辱而已,此亦一蔽也。又或不求所以養育取用之道,而諰諰然以為天下實無材,則亦卒入於敗亂危辱而已,此亦一蔽也。此三蔽者,其為患則同。然而用心非不善,而猶可以論其失者,獨以天下為無材者耳。蓋具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,特未知其故也。
且人之有材能者,其形何以異於人哉?惟其遇事而事治,畫策而利害得,治國而國安焉,此其所以異於人者也。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﹑審用之,則雖抱⅝﹑夔﹑稷﹑契之智,且不能自異於眾,其下者乎?世之蔽者方曰:“人之有異能於其身,猶錐之在囊,其末立見,故未有有其實而不可見者也。”此徒有見於錐之在囊,而固未ǔ 夫馬之在琥鴌也。駑驥雜處,飲水食芻,嘶鳴啼齧,求其所以異者蓋寡。及其引重車,取夷路,不屢策,不煩御,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。當是之時,使駑馬並驅,則唯傾輪絕勒,敗筋傷骨,不舍晝夜而追之,遼乎其不可以及也,夫然後騏驥騕褭與駑駘別矣。古之人君,知其如此,故不以天下為無材,盡其道以求而試之。試之之道,在當其所能而已。
夫南越之修簳,簇以百鍊之精金,羽以秋鶚之勁翮,加強弩之上而㕑之千步之外,雖有犀兕之捍,無不立穿而死者,此天下之利器,而決勝覿武之所寶也。然而不知其所宜用,而以敲扑,則無以異於朽槁之梃。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桀智,而用之不得其方,亦若此矣。古之人君,知其如此,於是銖量其能而審處之,使大者小者、長者短者、強者弱者無不適其任者焉。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,皆能奮其所知以砜小事,況其賢能、智力卓犖者乎?嗚呼!後之在位者,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,而坐曰天下果無材,亦未之思而已矣。
或曰:“古之人於材有以教育成就之,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,何也?”曰:天下法度未立之先,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;如能用天下之材,則能復先王之法度。能復先王之法度,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,況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?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。
噫!今天下蓋嘗患無材。吾聞之,六國合從,而辯說之材出;劉、項並世,而籌畫戰鬥之徒起;唐太宗欲治,而謨謀諫諍之佐來。此數輩者,方此數君未出之時,蓋未嘗有也;人君苟欲之,斯至矣。今亦患上之不求之、不用之耳。天下之廣,人物之眾,而曰果無材可用者,吾不信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